果酱是人类一种古老的保藏食品,果酱的色、香、味、形具佳,营养丰富。草莓酱是果酱中的主要品种,可称果酱**。
(1)原料要求
用于加工草莓酱的原料,要求成熟度高,国个大,果肉软,口味酸,容易除萼,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8%左右。果实成熟度一般要求在九成熟或偏上。既不能未熟,以避免制品的色泽不良及果酱形态不良。果实色泽过深及果淡均不适合做果酱。为保证原料的均衡供应,国外多用速冻草莓做原料。
用于加工的砂糖纯度要在99%以上,不含有色物质和其他杂质,无异味,无污染。
(2)加工工艺
草莓酱的加工工艺流程为:原料选择—浸泡清洗—除去果梗、萼片、杂质—暂存—配料和溶化果胶—软化及浓缩—装罐、封口、杀菌—冷却。
①原料选择。按原料要求验收原料,剔出不合格果,如未成熟果、虫蛀果、霉烂果、干疤果等。挑选工作应贯彻在整个处理过程中。②浸泡清洗除萼。将选好的果实轻轻倒入水槽内,浸洗3到5分钟,使果实的泥沙等软化洗掉。同时将上浮的萼片及杂质去除。浸泡时间不要过长,以免果实颜色流失。水要保持清洁。洗果后再检查1次,以剔除萼片、不合格的果,然后控去水分。③暂存。把草莓过称装入盒或桶内,每个容器装过20到30千克。为防止果实氧化,在果面上加果重10%的白砂糖。容器内果实常温放置,不超过24小时,在0%冷库暂存,**多3天。④配料。草莓和砂糖比例为1:1.4,柠檬酸加入量为成品的0.25%-0.4%,果胶为成品的0.25%。⑤溶化果胶。按果胶:糖:水=1:5:25的比例在锅内搅拌加热,直到果胶全部溶化为止。也可用褐藻酸钠代替果胶充当酱体的增稠剂。⑥软化及浓缩。加热软化的目的是破坏酶的活性,防止变色;软化果肉组织,便于浓缩时糖液渗透;促进果肉组织中的果胶溶出一部分,有利于凝胶的形成;蒸发一部分水分,缩短浓缩时间;除去原料组织中的气体,以使酱体无气泡。加热软化时先把锅洗净,放入总糖水量的1/3的糖水、糖水浓度为75%,同时倒入草莓,快速升温,软化约10分钟,再分2次加入余下的糖水。沸腾红控制压力在1-2千克/平方厘米,同时不断搅拌,使上下层软化均匀,待可溶性固形物在60%以上时,加入溶化的果胶溶液和用水化开的柠檬酸继续加热煮沸,不断搅拌,待酱色呈紫红色或红褐色且具有光泽,颜色均匀一致时停止。如用褐藻酸钠溶液,应预先用50℃,氧离子浓度为1纳摩/升的温水将褐藻酸钠粉末调成胶状,加入后充分搅拌,浓缩10—15分钟,然后加入苯甲酸钠液,再熬煮10分钟即可。出锅温度要求90—92℃,含可溶性固形物66%—67%。⑦装瓶、杀菌和冷却。草莓酱瓶装、罐装均可。空瓶消毒后,及时装入85%以上的果酱规定容量或重量,盖上用酒精消毒锅的瓶盖,拧紧或用封罐机封罐。检查后方在95%的水内5—10分钟杀菌,然后用喷淋水冷却至瓶中心温度50%以下。经检验合格即为成品。